沉寂两年,滴滴要夺回网约车失地
在官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与小鹏合作后,滴滴终于在汽车产业的价值链上,找到了,或者说,找回了自己的身位。
卖掉重资产,重新瘦身之后的滴滴,下一步的故事虽然还没有全貌,但在小鹏的官方表达里,我们能够嗅到一丝蛛丝马迹。
小鹏表示,自己将是滴滴生态链中第一家整车厂,之后双方的牵手,滴滴提供一定的销售支持,同时围绕B端,在服务、运营、补能和国际市场等方面进行合作。车辆运行数据,也不排除在这之后互通有无。
从和小鹏合作中,我们可以管中窥豹,滴滴此后与车企的生态链的面目:滴滴依托自身在B端网约车的体量,提供自销售往后的产业价值链的能力,而滴滴本身,经过整车方案的上手尝试,积攒的产品设计、定义方面的经验,让整车厂提供合乎B端市场的车型,从而为自己的出行业务提供更符合定位的产品。
滴滴是三年来最受关注的互联网平台公司之一,他的一举一动间接成了平台经济、市场环境和政策环境的晴雨表。
滴滴,这个如今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出行平台的公司,其发展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初创时期的小小应用,到如今的出行巨头,滴滴的发展历程充满了挑战与机遇。
2012年,滴滴的创始人程维和王刚在北京的一个小公寓里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旅。当时,中国的出行市场还处于一片混乱之中,出租车难找、黑车横行,滴滴的出现,就像一缕清新的风,让人们看到了出行的希望。
初创时期的滴滴,通过与各大出租车公司合作,提供线上叫车服务,让用户可以更加方便地预约出租车。凭借着这个创新的模式,滴滴迅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司机资源。
然而,滴滴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们看到了出行市场的巨大潜力,开始向专车市场进军。2015年,滴滴推出了专车服务,打破了传统出租车市场的格局,为用户提供了更加高端、舒适的出行体验。
在专车市场取得成功后,滴滴继续创新,推出了顺风车、拼车、代驾等多种出行服务。这些服务的推出,不仅满足了用户多样化的出行需求,也进一步扩大了滴滴的市场份额。
在发展过程中,滴滴也不断面临挑战。安全问题、市场竞争、政策监管等难题不断困扰着滴滴。但是,滴滴凭借着其强大的执行力和智慧的策略,成功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10月13号,滴滴发布2023年三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显示,三季度滴滴实现总收入514亿元,同比增长25%,其中中国出行实现收入466亿元,同比增长26.6%,国际业务实现收入20亿元,同比增长27.7%。滴滴在三季度整体延续了前两个季度的增长态势,创单季度新高。这也是滴滴出行自2021年纽交所退市后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它既从侧面印证了中国的消费在复苏,经济在回暖,也间接向市场说明笼罩在滴滴头上的一切束缚都已经成为了过去。
此外,就在滴滴发布三季度财报的同一天,小鹏汽车发布公告,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的首次交割已于10月13号发生。
小鹏汽车,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电动车制造商,一直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领域取得显著成果。收购滴滴,无疑将为其带来更多的出行数据和资源,进一步推动小鹏汽车在智能出行领域的发展。
而滴滴,作为全球最大的出行平台之一,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司机资源。在面对市场竞争和政策监管的压力下,滴滴需要寻找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以巩固其在出行市场的地位。小鹏汽车的加入,将为滴滴带来更多的技术和资源支持,帮助其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市场份额。
这次收购也将为双方带来巨大的战略价值。小鹏汽车将借助滴滴的出行数据和资源,进一步优化其智能驾驶技术和电动车产品的研发。而滴滴则可以通过与小鹏汽车的合作,实现出行业务的智能化、电动化转型,提升其在出行市场的竞争力。
滴滴近两年的沉寂,也给了以高德、百度、美团为代表的聚合出行新机会,“卷”起网约车的低价战争,网约车出行市场的蛋糕没有变大,但争夺蛋糕的玩家却变多了。红星资本局从交通部的数据看到,2021年7月滴滴出行APP下架时,全国共有241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经营许可。到了2022年年底,这一数字变成了298。
竞争对手增多的同时,网约车订单量却在下降,2021年7月-2022年12月,单月订单量从7.77亿单下降5.04亿单。如今滴滴市场份额已由90%降低至70%。今年年初,滴滴重新上架,在近一年的时间里通过取消常态化补贴、提高抽佣等方式实现了国内出行业务的重新盈利。
放大到整个网约车市场,聚合类平台的单量在整个网约车平台的占比越来越高。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2年7月-2023年4月,聚合单量占比网约车总单量从22%增长到27.8%。美团打车放弃自营转向聚合,既是对这一模式的肯定,也是聚焦核心业务的信号。
像美团一样,滴滴也在回归主业。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单季亏损38.9亿元,小鹏汽车至暗时刻未过 下一篇 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