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遭遇“中年危机”,恐积重难返
你有多久没去过屈臣氏了?
这个曾经在李嘉诚零售版图中占据重要地位的业务,如今却成了另一副模样。
最新财报数据显示,屈臣氏2022年全球总营收1696.45亿港元,同比下滑2%,并且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大降23%,创下近九年来最差的业绩。
曾经是遍地开花的香饽饽,而现在它的存在感却越来越弱。
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零售商似乎真的遇上了自己的中年危机。
1
大幅关店,屈臣氏到底怎么了?
曾几何时,几乎在每一个大型商超都能看到屈臣氏的身影,但2022年,他却骤然关闭300多家门店,在中国市场的业绩也是一落千丈。
过去几年,屈臣氏高速扩张,而在门店增加、业绩上涨的背后,却伴随着单店收益的不断下滑,这场圈地游戏中,屈臣氏到底错过了什么?
公司在财报中呢,将原因归结为是疫情管控,但这并非是问题的本质。
线下门店的扩张,确实为屈臣氏带来了大量的利润,然而,在电商快速发展的时期,随着互联网和电商的发展,很多消费者发现,在网上购买同样或者更好的产品,价格更便宜,选择更多,服务更好。
屈臣氏并没有及时主动的去拥抱线上业态,而是继续选择在线下跑马圈地,开疆拓土,这就难免要遭受线上零售的冲击。
租金、人工、物流等费用都在不断上涨,而屈臣氏的销售额却没有同步增长。
随着消费者需求和喜好的变化,屈臣氏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商品结构和营销策略,依然用之前的推销模式和促销手段,有的消费者可能会不太喜欢导购那么贴心的一对一服务。
同时,屈臣氏的目标客群正在发生变化。
在大部分的七零后、八零后的眼中,屈臣氏曾是时尚潮流的代表,但在一些九五后、零零后的消费者眼中,屈臣氏更像一家便利店或者生活用品集合店,没有引进更多符合年轻人口味和审美的新品牌和新产品,让消费者感到无趣和落伍。2
积重难返,屈臣氏很难重返“年轻”
曾经的屈臣氏是九零后一代人的美妆启蒙,那个时候,买护肤品、隔离这些基本上都会去屈臣氏,因为它是个大品牌,但现在屈臣氏开始离主流消费者越来越远了。
屈臣氏第一次发现危险信号是15年,同店销售额出现下滑,直16年屈臣氏中国首次出现营收负增长,近十年的高速增长时代结束了。
当年,正是电商啊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电商线上的交易规模已经能达到1767亿了,占比超过了1/3,更多的美妆零售大牌,纷纷去往线上,对屈臣氏的渠道依赖逐渐减弱。
17年屈臣氏经历了一次换届后,开始全方位的变革。
首先是,拥抱线上推出了闪电购,上线了美团外卖、饿了么线上平台,22年的2月,屈臣氏云店小程序上线了,还推出了虚拟偶像“屈晨曦”。
其次是,店铺形象的年轻化,21年,官宣蔡徐坤为代言人,有一首抖音神曲,《热爱105度的你》其实是屈臣氏在19年为他家蒸馏水打的广告,门店还增加了虚拟时装、SPA、免费化妆等等服务,想要提升消费者的线下体验。
屈臣氏的小程序里开通了一个美妆护肤社区,试图打造一个美妆垂类的媒体平台,培养用户的粘性。
这些转型尝试里也包括劝退我们无数消费者的导购,贴身式服务。
屈臣氏转型的态度很明确,屈臣氏也在努力的靠近我们这一批年轻人,但对于一个传统的线下渠道零售商,即使背靠强大的资本,这条路也不一定走得顺。
3
结语
从市场规模发展趋势来看,美妆个护大卖场模式并未陨落,陨落的是屈臣氏模式。依靠现有的基础,屈臣氏在中国活下去容易,活得好很难。
屈臣氏这么多年积累的的系统、供应链、管理标准化等,在市场上依旧存在一定竞争力,如果能够在产品策略上进行更深度的调整,或许还能有回转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