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印良品加快在中国开店步伐:仅仅“跑起来”就有用了吗?
据日经中文网7月22日消息,经营日用杂货店“无印良品”的日本良品计划公司7月21日表示,将从2024财年(截至2024年8月)开始每年在中国开设50家店,开店速度是目前的两倍,还将组建负责中国业务的经营团队,在门店较少的城市加快开店步伐。
受去年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呈现下滑趋势,不少商家都在苦苦支撑,一大批企业纷纷宣告破产,其中不乏一些耳熟能详的品牌。去年7月,MUJI无印良品美国子公司申请破产保护,18家店铺全部关门歇业。据了解,美国MUJI这几年来一直亏损,负债6400万美元(约4.5亿rmb),在今年的经济冲击下,2020一季度的营收同比去年,大幅下降了80%。
欧美市场持续低迷的状态,与国内市场的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而无印良品“每年在中国开设50家店”的做法,则体现出了其加强中国业务的方针愈加明显。
不过,面对中国市场,仅仅增加线下门店的数量就够了吗?要知道,这几年,MUJI在中国的发展也遭遇了增速放缓的状况。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了这样的情况产生?
品牌调性的一如既往,脱离了本土化的基因赋能,让无印良品渐渐脱离消费者喜好。
众所周知,无印良品一直主打的是日本的简约文化风格,大范围的运用空白来设计,在品牌进入国内市场之初,这着实吸引了一大批文艺青年,不过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本土文化的差异与品牌的调性之间存在的差异性逐渐凸显,同时无印良品并没有根据消费者需求做出调整和改变,单一的品牌调性让其慢慢脱离了消费者的喜好。
国产日用百货零售品牌的崛起,主打性价比路线让无印良品失去众多消费者支持。
提起无印良品,除了简约的造型、包装之外,很多消费者对其的印象就是“贵且质量不完美”。无印良品在中国市场的定价普遍较高可以说众所周知,而国内零售品牌诸如名创优品则主打性价比路线,在很大程度上拦截了大量的消费群体,给无印良品在品牌市场拓展上造成一定困难。 比如一支笔,无印良品售价为400日元(约24元),但中国本土品牌只卖2-5元,对于这样的对比,消费者买谁可想而知。
后疫情时代,中国消费者表现出来的消费者观念开始趋向于理性,无印良品超出正常水平的价格定位让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望而却步。尤其在如今日渐崛起的平价杂货品牌冲击下,消费者会主动对比性价比,择优选择。尽管无印良品在中国已经连续降价了11次,却依然摆脱不了人们固有的“有点贵”的定价印象。
商业的本质是要回归到产品本身,在消费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理性、客观而又务实地展现出产品的性价比和高品质,才能获得消费者认可。对于品牌来说,除了扩充门店之外,积极赋予品牌独特而有价值,同时又符合消费者需求的内涵,才能稳定品牌的市场地位。否则,再多的门店,失去了最应该维护的顾客,也只能是无人问津的局面。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