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放弃造车,小鹏接手将推出15万的网约车?
滴滴放弃造车,小鹏接手将推出15万的网约车?
8月28日,滴滴宣布,将向小鹏出售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
根据小鹏公告,首次交割日,滴滴将获得小鹏汽车3.25%公司股份。滴滴出行董事长兼CEO程维表示,双方将持续在多领域深化合作。
本次收购不涉及现金部分,小鹏通过增发股份收购滴滴资产,滴滴则通过出卖资产获得小鹏股份,双方均没有“花钱”。
值得一提的是,滴滴内部造车业务“达芬奇”似乎已经不了了之。根据知情人士透露,“达芬奇”不会再造整车,也不会再卖整车,滴滴已经放弃了造车业务。但如今,滴滴找了小鹏接盘,又为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的造车梦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而对于小鹏而言,好处在于,小鹏可以通过本次收购获取滴滴在B端网约车市场的资源,在提高自身销量的同时,扩大与蔚来、理想等新老对手的竞争力。
01
小鹏汽车造网约车
近日,小鹏汽车和打车软件滴滴共同宣布合作造车。
8月28日,小鹏汽车同意有条件以58.35亿港元的最高总对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小鹏同时还与滴滴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滴滴向小鹏出售自己此前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相关资产和研发能力后,小鹏汽车将基于此打造一款A级的智能电动汽车项目,作为其全新品牌的首款产品,预计2024年由小鹏汽车量产推出市场。
滴滴造车这个很多人都知道,据资料显示,2017年滴滴分别跟比亚迪和理想密谋造车一事,于是有了后来的比亚迪D1,至于理想的合作车型则没有推出。
具体原因,是因为投资理想的美团跟滴滴有着竞争关系,理想再三考虑下终止了该项目。为此是投入了不少资金,这回多半是因为资质问题不得不更换思路,找个新帮手了。但是滴滴选择和小鹏这个本就已自动驾驶进场的车企合作,怎么听起来就有点怪怪的。
滴滴一个打车软件,但是在合作里面需要去提供智能电动汽车的研发能力,要知道滴滴虽然有大量的行驶数据加持。但是在具体的驾驶参数和操控数据上可是有着非常大的局限的,而小鹏,一个以智能驾驶著称的新势力车企,却要基于滴滴的相关资产去打造汽车,那说白了,小鹏在这个过程当中主要提供的是造车工艺和工厂产能,再加上量产之后的宣发挂靠在小鹏的销售体系里面,这车其实大概率就是滴滴的内核,外面是小鹏的皮。
滴滴、15万电车,这几个关键词放在一起,应用场景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了,只不过毕竟是两家有头有脸的企业,那合作之初讲话还得有点艺术,不然今天小鹏的港股还怎么高开呢?今天小鹏的股价涨幅可是一度超过14%,何小鹏在媒体沟通会上就着重谈到了新车的定位,生怕大家产生了误解,那不得影响小鹏的品牌调性吗?
何小鹏提到,MONA车型将以TO C为主,只是兼顾TO B的网约车市场,并且在细节方面该车会有不同的Sku,只有少数针对共享出行,另外主打高等级的智能辅助驾驶,主要针对C端用户是一定的。
对于这个新车型的销量期望,何小鹏将其成本是15万级的爆款,预期年销量至少10万辆,之后甚至还要远高于这个数字。15万级电车要卖出爆款数量,同时还要有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还要免俗避免成为网约车。要达成这些目标,小鹏和滴滴都得加把劲儿。
02
小鹏“牵手”滴滴是双赢
对于双方的合作,更多人愿意称之为“双赢”。
如今的新势力第一线阵营早已“物是人非”,原本的“蔚小理”三兄弟也已经有了明显差距,小鹏无论是品牌影响力还是市场销量都要弱于蔚来和理想。
G6的上市虽然帮助小鹏在交付数据上开始爬坡,但总体仍落后于蔚来与理想。上半年,小鹏的交付量为4.14万辆,低于蔚来的5.5万辆、理想的13.91万辆。加之上半年的巨额亏损,小鹏急需通过提量帮助自己稳住“地位”。
与滴滴合作,是基于小鹏对于网约车市场的看好,这可以帮助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量。
“何小鹏非常看好出行市场的前景”。早在2019年,便有消息传出小鹏推出名为“有鹏出行”的出行平台,以此进军网约车市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平台最终没了下文。转入2021年,何小鹏宣布将于2022年探索Robotaxi业务,一方面是网约车市场的容量,另一方面则对自身智能驾驶技术的自信。
小鹏与滴滴的这次合作,本质上是各取所需的结果。一方面,滴滴需要及时止损,但又不甘产品投入付诸东流;另一方面,小鹏苦心钻研的自动驾驶技术,需要找到大规模上量的切入口。于是,“小滴”组合走到了一起,MONA正式登场。
03
结语
在2021年后涌现的“最后一波造车新势力”中,滴滴已经暗自退场,只剩下小米、百度这两家头部企业还在坚持。当然,可能会有人会认为,是“造车资质”劝退了滴滴造车。
然而,近一年多来的小鹏,命运多舛。
从G9的冲高失利、内部人员调整到交付量的快速下滑,一时间小鹏似乎重新回到了“地板”位置。
换个角度来看,只要能稳稳落地就好,起码还可以再踩准位置、重新起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