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条推广,我觉得B站“说不清”了!
13日,B站官方回应网络上流传的“B站让用户卖隐私换会员”一事:该页面是B站与联通运营商合作的2233流量卡申请登记页,并非收集隐私的推广活动。用户所填信息是申请流量卡必须向运营商提供的信息,会交由运营商合法使用。但活动文案确实存在措辞不妥,易引发误解。我们已下线该页面并整改。
对于官方这则回复,评论区有不同声音:
“搞错重点,根本不是文案的问题!”
“运营商还卖车?”
“就算改了文案,还是改变不了售卖个人隐私的事实!”
还有发出高级吐槽的:写的太明白了,“心不够黑”!
也有表示看不懂网友的“敏感点”在哪里的——
“办手机卡需要提交个人实名信息,这个页面就是办卡提交信息啊!”
“通用条款,办其他卡也需要这样一个流程”
“只是举例,不代表真的会发生”
诚如评论区很多网友留言,办手机卡、流量卡实名制是基本要求了,但为什么部分网友反应如此之大?
很显然是点进页面之后的条款:“您授权我们将上述信息共享给您在浏览界面所看到的特定行业的产品/服务的提供方(“商家”),之后您可能会收到来自该商家的电话或短信,已向您提供相关服务的邀请或需求沟通,包括但不限于:汽车行业提供服务方,邀请您试驾、到4s店看车、参与车友会活动。。。。。。”
很多网友表示:这不是已经在明确说明开卡之后,会将自身个人信息授权对方使用?
对于越来越注重隐私保护的消费者来说,这显然触到了他们敏感的神经。
事实上,如今市面上品牌私自收集消费者隐私信息的行为屡见不鲜,比如去年央视315曝光了多家知名商店诸如宝马、科勒卫浴、Max Mara在门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违规采集顾客个人信息的问题——顾客只要进入就会被扫描记录编号,在其本人不知情的情况下非法采取顾客个人隐私信息。
另外,还曝光了智联招聘、前程无忧等多家招聘网站有大量用户简历被恶意卖入黑市,详细信息一览无余,只要给钱就能拿到最详细的求职人员信息,着实让人惊悚。
也许,通过这种手段,取得了一些利益,但这种不停骚扰、强迫消费者或者没有告知并获得当事人授权,而采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真的能长久吗?
试想,当用户意识到信息可能存在泄漏危险,会因为频频骚扰或者被标签化而感觉到被冒犯并产生厌恶的情绪,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纽带还存在吗?
连最基础的信任也在不断消磨,何谈建立情感连接,增加品牌忠诚度?最终转化为营收、流量的长效价值又有多少呢?
后续这样的事情可能还会发生,而市场会用脚投票,教育那些「短视」企业,如何正确的建立与消费者之间的信任连接。
--end--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请 编辑
上一篇 小鹏汽车为某门店请道士做法致歉: 与企业理念背道而驰 停业整顿 下一篇 解约!君乐宝与安贤洙的品牌挚友关系仅维持5天!